龍宮珍寶
鎮館之寶+特色展品
自貢恐龍博物館內的侏羅紀古生物化石資源極為豐富,化石遺跡眾多。
尤其以恐龍化石數量豐富、種類眾多、埋藏集中、保存完好等特點著稱于世,是世界聞名的侏羅紀“恐龍之鄉”。
化石種類極為豐富。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到似哺乳類、哺乳類,是至少由5個綱、11個目、16個科、40余個屬種組成的門類齊全的脊椎動物群組合,幾乎涵蓋了侏羅紀時期所有陸生脊椎動物門類,具有生物演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世界上最原始、最完整的劍龍——太白華陽龍
世界上生存時代最晚的迷齒兩棲類——扁頭中國短頭鯢
世界上最完整的小型鳥腳類恐龍——勞氏靈龍
世界上首次發現的蜥腳類恐龍尾錘——蜀龍和峨眉龍尾錘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肉食性恐龍——和平永川龍
世界上首次發現的劍龍皮膚化石——四川巨棘龍皮膚化石
我國發現的首例蜥腳類恐龍皮膚化石——楊氏馬門溪龍皮膚化石
有20余個完整而特別珍貴的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頭骨,以及恐龍皮膚、恐龍蛋、恐龍足跡、恐龍尾錘、恐龍肩棘等珍貴的化石和遺跡。
蜥腳類恐龍是人們比較熟知的一類恐龍。所有的蜥腳類恐龍都大體相似,龐大的體軀靠四條粗壯如柱的腿支撐著,四足行走,脖子欣長但頭卻很小,勺形或棒狀的牙齒只適宜吃柔嫩的植物。它們是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最大的陸生動物。最小的蜥腳類恐龍可能都比現在的大象還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恐龍體長可達40余米,估計活著時體重超過100噸,是大象的十幾倍,只有現在海洋中的鯨可與之相比。蜥腳類恐龍的分類主要有梁龍類和圓頂龍類兩大分支。目前全世界被描述的蜥腳類恐龍有70多個屬,其中骨架比較完整的主要有梁龍、阿普吐龍、圓頂龍、腕龍以及馬門溪龍、峨眉龍、蜀龍等等。自貢出土的蜥腳類恐龍有李氏蜀龍、天府峨眉龍、楊氏馬門溪龍、巴山酋龍。
獸腳類恐龍是恐龍家族中非常昌盛的類群,它們的化石從中三疊世到整個白堊紀都有發現,分布也很廣。從總體上看,獸腳類恐龍的頭大小不一,面部一般比較長,后肢比前肢強壯而有力,兩足行走。幾乎所有肉食性恐龍都包括在這一類群中。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龍,如十字龍、埃雷拉龍和始盜龍,均屬此類。絕大多數獸腳類恐龍的骨骼中空,有利于減輕體重,加快奔跑速度。中空的骨骼最有利的是飛行,因此人們一般認為,鳥類的祖先產生于獸腳類恐龍之中。 自貢地區出土的獸腳類主要包括建設氣龍、甘氏四川龍、自貢四川龍、和平永川龍。
鳥腳類恐龍是鳥臀類恐龍中最早出現的一大支系,也是鳥臀類恐龍進化的主干,其它鳥臀類恐龍,如劍龍類,甲龍類和角龍類都是由鳥腳類進化而來。鳥腳類恐龍出現于三疊世中期,一直繁衍到白堊紀末,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由于它們用強壯的后肢奔走,有的地方很像鳥,所以叫它鳥腳類。鳥腳類恐龍是一個龐雜的類群,包括異齒龍類、法布勞龍類、棱齒龍類、禽龍類、鴨嘴龍類等。幾乎所有的鳥腳類恐龍都是素食者。體形大小也較懸殊,小的不到1米(如異齒龍),最大的有十幾米(如禽龍、鴨嘴龍),顯示出這類恐龍的光怪陸離,多姿多彩。 自貢地區的鳥腳類恐龍采集到的化石有約20個個體,其中被記述的有7個,分屬大山鋪曉龍、多齒鹽都龍、勞氏靈龍、鴻鶴鹽都龍和拾遺工部龍等。
劍龍又叫骨板龍,劍龍類恐龍體形一般不很大,體長3~9米,四足行走,多生活在河湖之濱的叢林中并以植物枝葉為食;其最大特點是沿著高高拱起呈弓狀的脊背排列有兩列大小不等的三角形或多角形骨質棘板,尾梢另有兩對修長的骨刺,并因此怪異裝束而得名。 從地史分布看,劍龍最早出現于早侏羅世,從原始的鳥腳類演化而來,晚侏羅世是它們最繁盛的時期,至白堊紀早期逐漸衰退并絕滅。 劍龍的化石在歐洲、北美、東非及東亞都有發現。其中以亞洲發現最多,可視為其發祥地。而亞洲的劍龍大部分發現于我國,迄今已發現9個不同種類,占世界已知總數的一半,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劍龍類化石蘊藏最豐富的國家,并代表了5個不同演化階段的劍龍化石,尤其是早、中侏羅世原始類型在我國的發現,更為東亞是劍龍類的發祥地和最主要的演化中心的理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據。 自貢地區產出的劍龍化石有20余個個體化石材料,其中有6個完整程度不同的頭骨,具有代表性的標本首推太白華陽龍、多棘沱江龍和四川巨棘龍。
尊敬的游客,為了您的旅途愉快,請您了解以下信息:
1、景區游客最大承載量為20000人/天
2、景區接待團隊游客需預約,請至少提前一天聯系我方,聯系電話為:+86-0813-5801235 5802095 5801234 5801000
3、景區當前游客量: 180 (人)
尊敬的游客,為了您的旅途愉快,您需要知道:
一、景區內禁止吸煙、禁止飲食,請勿進入非游覽區域。
二、景區提倡文明行為,請勿進行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
三、請注意安全警示、遵守秩序、請勿倚靠、攀爬安全防護欄,請勿擁擠打鬧,上下臺階時,要小心謹慎。
四、請勿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進入景區。
五、請您保護景區資源,嚴禁破壞景點、游覽設施。
自貢恐龍博物館